请输入产品名称

请输入地区:

新闻资讯

热门关键词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

image.png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地质灾害类

如何避“地陷”危害?观前兆、及时撤很重要

发布日期:2017-10-13 浏览次数:

“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浮托力减少,易诱发岩溶或地面塌陷,即俗称的‘天坑’。”4月13日,省国土资源厅高级工程师、省地质灾害研究会秘书长葛文彬向公众详解地陷时说,有关部门完善防灾预案的同时,影响区范围的群众应识别地陷前兆,及早撤离危险区。

地陷有何前兆?工程影响区内突现环状裂缝

  近年来,各地惊现“天坑”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但此“天坑”非地质学上的“天坑”。“地质学上的‘天坑’,是指具有巨大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媒体和百姓俗称的‘天坑’,一般是小规模的岩溶或地面塌陷,会带来较大危害。”葛文彬说。

  岩溶塌陷是在岩溶发育区域,由于地下水超采、不合理开矿、修隧道等不合理的工程活动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打破原有地质平衡而诱发,对塌陷坑及附近的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由于岩溶漏斗多呈圆形,所以岩溶塌陷的形态多成圆形或椭圆形。”葛文彬介绍,如果处在岩溶分布区域内,又有采水、采矿、修隧道等改变地下水位的工程活动,且地面突现弧形或环状裂缝,可视为岩溶塌陷的前兆,应立即上报国土部门,请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调查评估,村社干部应组织群众及时撤离。

  地面塌陷则不一定发生在岩溶发育区域,但也伴有房屋变形、裂缝,井、塘漏水等前兆,群众一旦发现要及时上报和提前避让。

如何安全避险?按防灾明白卡迅速撤离

  根据有关规定,开采供水水源等工程活动必须通过国土部门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中将确定工程影响区范围及受影响农户,并编制防灾预案,明确防灾责任人。

  “目前,较明显的地陷灾害都已编制防灾预案。但随着人类工程活动不断增加和变化,往往会突发一些地陷灾害,国土部门和地勘部门应加强灾害调查和评估,提前编制防灾预案并落实防灾责任人。”葛文彬说,村社干部要加强巡查,一旦发现地陷迹象,在上报的同时要划定危险区、拉好警戒线、设定明显避让标志等,组织群众避让。

  国土部门已对工程区受影响农户发放了“防灾避灾明白卡”,划定了地陷灾害的影响区域和避让路线,群众应熟悉“防灾避灾明白卡”上的避灾提示,加强预案演练。

  葛文彬还介绍,“山弯弯”陡坡前沿由于持续降雨饱水也可出现弧形裂缝,但不会发展为岩溶塌陷。群众发现后也应及时上报,请专业人员调查评估排除地陷危险后,可终止避让。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欢迎给我们留言
请在此输入留言内容,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姓名
联系人
电话
座机/手机号码
邮箱
邮箱
地址
地址